籽粒直收品种是玉米育种主攻方向_行业新闻_球王会·(体育)官方网站
header
籽粒直收品种是玉米育种主攻方向

行业新闻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籽粒直收品种是玉米育种主攻方向

时间: 2023-12-07 09:48:30 |   作者: 行业新闻


  山东邦泰生物技术研究院石绪海进行籽粒直收玉米品种的攻关试验。(资料片)

  我省是玉米种植大省,种植培养面积占全国的十分之一。据专业的人介绍,目前我省玉米种植的全部是国内自主选育品种,田间地头已不见“洋种子”的踪迹。尽管如此,玉米育种还有短板。目前我省市场上需求最大的是籽粒直收玉米种子,但国内还没有选育出突破性品种,原因就在于我国玉米种质资源少,缺少培育出这类种子的“材料基因”。

  在平邑县,山东邦泰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刘宁的办公室书柜上,有一本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书籍——《中国玉米品种志》,封皮已有一些泛黄。这是刘宁最喜欢翻阅的一本书,“这本书记载了我国珍贵的500多种农家玉米品种。农家品种不是杂交种,是在各地长年累月栽培中形成的,是相对性状稳定、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环境的玉米品种。”刘宁在书中能找到适合自己育种设计的成品材料,寻来把它放到种质资源库中。

  为何要这么重视玉米的种质资源?“目前,玉米育种之所以被‘卡脖子’,原因就在于种质资源少。”刘宁说,这还要从玉米的历史说起。玉米原产地是美洲,在明朝时期传入了中国。美国、墨西哥等原产地种质资源丰富,国内相对要少一些,后期杂交种被推广,国内农家品种因为产量低慢慢退出了市场。

  记者了解到,杜邦先锋、孟山都等大型跨国种子企业,已经将全球的玉米种质资源基本搜集全了,这其中也包括一些中国的农家品种。“种质资源库实际上就是一个基因库,只有有了这些原材料,才能育出好的种子来。”刘宁用一个生动的例子,描述种质资源库的作用。

  前几年整个黄淮海地区,玉米粗缩病大暴发,这种病是由灰飞虱引发的。当时中国玉米种质资源没有抗击这个病的“材料”,后来从国外交流来了新的种质资源,其中就有带有抗粗缩病基因的,专家在其基础上改良创新,培育出来邦玉358等抗粗缩病品种。

  滨州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宋元瑞和记者说,滨州玉米播种面积常年在440万亩左右,目前种植的都是中国自己选育的品种,以郑单系、登海系以及天泰系等为主,国外的先玉系以及迪卡系已经被挤出了市场。“虽然用了国外的育种材料,但品种都是国内种子企业自主选育的。”宋元瑞介绍道。

  提到国外玉米种子,不得已提在东北地区一战成名的先玉335。在东北地区盛极一时的先玉335,也曾经南下进军黄淮海市场,但黄淮海地区高温、多湿,先玉335“水土不服”,站不住脚。“国外品种直接拿过来种,是不行的,抗性不过关。”宋元瑞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外种企还没有研制出适合黄淮海地区的过硬品种。为了争夺市场,他们将科研育种试验基地搬到了黄淮海地区,同时高薪聘本土的育种人才。业内专家这样认为,对这种现象不必过于担心:一是很多“洋种子”国内都有替代品;二是很多国外种企都是和国内种企合资,中方控股;再者,研发育种都在中国本土,玉米种业的安全是完全有保障的。

  刘宁介绍道,要自主选育适合籽粒直收玉米品种,就必须找到带有早熟、脱水快基因的种质资源。“没有这方面的种质材料,就育不出这样的品种。”刘宁说,寻找种质资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旦国外先选育出此类新品种,这块市场就会被国外种企占领。

  如何实现玉米育种的突破?刘宁认为,关键是要对已经收集到的种质资源利用好、发掘好,对所有现存的玉米种质资源进行基因测序,把有用的基因挖掘出来,利用起来。同时,还要充分挖掘一些野生玉米的优良基因,让中国的种质资源库材料更为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