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8-01 20:53:52 | 作者: 新闻中心
濉溪县是国家级制种大县,近年来每年农作物制种面积50万亩,种子年销量5亿斤,年销售额6.4亿元;建有稳定的小麦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3个,着力打造全省良种生产大县和国家优势农作物制种基地,生产的良种销往皖豫鲁苏鄂等省,能满足黄淮海2000万亩田地的用种需求。2022年,濉溪县小麦最高单产位居全省第一,2023年位居全省第二……
在濉溪,“种子”这一农业“芯片”正在迸发新动能,“种子”的力量渐趋强大。
濉溪县国家优势农作物制种基地核心区,位于沱河、浍河之间的狭长地带,涵盖了百善镇、四铺镇、铁佛镇共680平方公里的土地,是独具特色的种子繁育带。
上世纪末,这里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粮食集散地,因交通便利,一大批粮食经纪人汇聚于此,将这里出产的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分销至河南、山东、江苏等地。
安徽柳丰种业公司是全省种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而10多年前,它只是百善镇的一个农资门市部。公司销售经理刘国浩说:“当时濉溪也有人育种,那时还不用省审、国审,大家选好了种就繁殖推广。更多的就是经纪人低价买来商品粮和种子再加价卖掉,赚个差价。”
2003年,柳丰种业公司联合皖北及邻省另外7个公司,买断了“中黄13”大豆品种的经营权,此后10年,8个公司将这款高产大豆品种累计推广种植培养面积超过1亿亩,柳丰公司是当仁不让的销冠。“1亿亩里,我们销售的种子差不多占了五分之一。”刘国浩说。
“中黄13”是块敲门砖,借助联合销售该品种的契机,濉溪当地粮食经纪大户被带入了种业圈子。他们尝到了种子的甜头,也看到了种子的重要性。
买断种子经营权有点像开盲盒,风险不可控,这便倒逼濉溪县的农业经营主体开始自主研发。
自我国确定了农作物品种审定制度后,濉溪县农科所于上世纪90年代初研发出的小麦品种“皖麦3号”,成为该县第一个通过省级审定的品种。
2010年,濉溪县农科所又选育成功“濉麦1216”,在申报省级审定后的两年区域试验和一年生产试验中,产量和抗病性都超过了同时参试的另外41个品种,连续三年排在第一,顺利通过省级审定,由于表现突出被推荐到国家试验中心,又顺利通过了国家审定,成为淮北市第一个自主研发的小麦国审品种。
濉溪县现有20个持证的良种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占三分之二。其中,7个企业拥有自育品种,3个企业拥有自育国审品种;永民种业、柳丰种业、双收种业、三丰肥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永民种业、柳丰种业为省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永民种业、柳丰种业、双收种业和成睿种业等建有育种研发机构,正在向创新型企业迈进。
在濉溪种业发展过程中,非公有制企业是一股特别的力量,企业主懂农业、善经营,在摸爬滚打中抱团发展,逐步形成产业集聚,推动濉溪种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2023年11月22日一早,濉溪县柳丰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赵太宇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震撼性新闻:柳丰!国审第一种。柳丰!国审模式已打开……后期精彩,敬请期待。
赵太宇被同行称为“皖北最年轻的研发出国审品种的专家”,他所说的“国审第一种”,指的是农科所自主研发的“柳豆108”。
2011年起,赵太宇率领团队开始选育“柳豆108”。他和记者说:“大豆花的授粉期在10天左右,为了赶在太阳出来前授粉,每天凌晨3:30得起床,从淮北市区开车来地里,5:00左右开始授粉,太阳出来前完成授粉。”
从开始选育到通过国审,整整用去12年时间,其间承受了多少风霜、孤独和失望,他人无法想象。
今年,柳丰农科所进入“国审品种收获季”,半年间,“柳麦521”“柳麦1257”相继通过国家审定。
回忆起“永民麦1号”的研发过程,永民种业公司副总经理赵鹏用“大量试错”来形容:“我们最终选择父本母本时,既要抗病性强,又要抗冻性好,还要求高产抗倒伏,唯一的途径就是不断试错。”
投入大量研发人员、每年花掉专项研发经费两三百万元、耗时逾10年,“永民麦1号”终于“试错”成功,于2022年5月通过国家审定。
赵鹏说:“我们今年繁育了1万多亩‘永民麦1号’,前几天测产,亩产1400斤,这是繁殖大户的数据,如果正常大田种植产量还会高些。明年我们计划繁育两三万亩,后年就能大规模销售了。”
在“濉溪种业”抱团发展的过程中,濉溪县种子协会功不可没。该协会成立于2015年,目前已有会员176人、理事单位20个、分会12个。种子协会制定行业标准、规范行业秩序、合力打造拳头品牌,还发挥着联农带农作用。在种子协会牵头协调下,当地种业企业联繁联销、合作共赢,不断做大种业蛋糕。
随着自主研发的品种慢慢的变多、品质慢慢的变好,“濉溪种子”的名气也慢慢变得大。
在濉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记者见到一份统计表:截至今年6月10日,濉溪县持有生产许可证的种业企业有20个,从事自主研发育种的有15个,全县通过审定的品种50个,其中国审品种14个。
“濉溪的良种研发,在全国已处于第一方阵。”说到这里,濉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周维江话锋一转,“遗憾的是缺少‘爆款’。”
何为“爆款”?周维江说,柳丰种业公司研发的“柳麦618”,以矮杆、大穗、高产等特点成为安徽省农业农村厅主推品种、国家黄淮麦区专家主导品种,2022年单产最高达到1720.8斤,这算是“爆款”。
改变大而不强、多而不精的现状,多出精品、“爆款”,是濉溪种业振兴需要面对的一道必答题。近年来,濉溪县政府、种子协会、种子企业一同谋划,着力转型。
“我们公司以前一年差不多出5个过审品种,现在则改为5年出一个,要出必出精品。”柳丰种业公司负责人说。
永民种业公司同样选择了“以精取胜”的转型路径:公司正在研发的一个大豆品系,抗逆性强,蛋白含量高,亩产超国内主流大豆品种50斤到100斤。
而在海南南繁基地,濉溪县农业科研试验站50亩种子田里,玉米、大豆种子加代选育有序开展,通过“北种南繁”,育种年限大大缩短。
据了解,濉溪县的205万亩麦田中,有50万亩用于良种繁育,1个技术辅导员对接5个种粮大户,1个种粮大户辐射20个以上农户,形成一套繁育技术推广体系。对于贡献突出的大户,政府给予奖励。
濉溪一粒“种子”的变迁,只是安徽种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放眼全省,安徽种业频频交出亮眼“成绩单”。
位于怀远县的安徽农垦龙亢农场,今年又迎来一个丰收年。该农场3万亩地种的全是优质小麦种子,是皖垦种业小麦种子主要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龙亢农场与省农科院联手,加强软质小麦新品种选育、配套技术探讨研究与集成示范、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模式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宿州,以科企合作为支点,投资2.66亿元,打造集产业融合、产学研、育繁推、种管收销系统一体化的种业小镇,推动要素聚合、技术集成、机制创新,促进种质资源、数据信息、人才技术交流共享,为科研单位和种企研发提供互动平台。该市还与多个种业上市公司建立全面、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深化战略和项目合作,加强小麦、玉米、大豆、辣椒等新品种研发基地建设,为促进全市粮食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奠定品种基础和技术支撑。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安徽种业正为捧牢“中国饭碗”加速发力,为守护“丰收中国”追光前行。(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祁海群 通讯员 李莹 张明菊)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Copyright © DaLv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 球王会·(体育)官方网站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高新区长江大道310号长江道壹号A座1706全国技术服务热线:400-601-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