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育种关键技术 强壮玉米“中国芯”_蔬菜研究所_球王会·(体育)官方网站
header
攻克育种关键技术 强壮玉米“中国芯”

攻克育种关键技术 强壮玉米“中国芯”

时间: 2024-06-21 18:28:57 |   作者: 蔬菜研究所


  本报三亚1月5日电(记者李梦楠)中国的玉米产业发展如何脱困?端牢中国饭碗,生物育种能发挥哪些作用?1月5日,在第二届三亚国际种业科学家大会玉米与生物技术分论坛上,多位嘉宾围绕玉米种业发展及生物育种技术等方面内容做深入探讨交流。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国外存在大量优异和特色玉米种质资源,加强对其引进驯化改良至关重要。”非洲科学院院士贾银锁介绍,玉米是短日照植物,在我国长日照的北方,不驯化,不能用。然而,目前玉米种质资源还存在遗传基础狭窄,玉米窄基因群体同质化严重等问题。

  “此外,从玉米单产增产方面来看,我们仍有一些差距。”贾银锁进一步阐述,种植密度是限制我国玉米增产主要障碍,限制种植密度的瓶颈是株高、耐密性(耐弱光性)和株叶型等。

  论坛上,多名专家学者坦言,如果不使用新技术参与突破,现有的育种技术对如植株产量、抗逆性等性状的培育提升将比较缓慢。将新的生物育种技术和传统综合育种技术进行融合,才能逐步提升种业的竞争力,成为不少参会学者的共识。

  那么,具体可以在哪几个方面发力呢?中国农科院作物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李新海建议,在基因和技术方面,要加强育种价值的新基因挖掘,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方面,需加强多基因叠加、多性状复合的新产品研制;推动新型产品研制方面,加强营养功能型、环境友好型、高的附加价值等新型产品研发。

  “必须以精准的检测技术为支撑,建立玉米‘品种身份证’制度,促进玉米品种创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首席科学家赵久然透露,目前,他们已研制成功集玉米品种鉴定、确权、分子育种等多用途为一体的高密度Maize6H-60K芯片,并建立高通量的分子鉴别判定技术体系并形成标准,开发兼容多作物、多标记、多平台的DNA“指纹”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这一种方式,可以参加试验的、已经通过审定的、在生产中应用的、申请保护的品种一个‘身份证’,为玉米种子质量检验、品种审定、企业维权、教学科研等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球王会官方体育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