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_蔬菜研究所_球王会·(体育)官方网站
header
在希望的田野上

在希望的田野上

时间: 2024-06-21 18:29:34 |   作者: 蔬菜研究所


  在2023年京津冀鲜食玉米产业大会暨第九届北京鲜食玉米节品鉴会上,百余个优新品种集中亮相。这些玉米让人大开“舌界”:不同程度的甜、糯、香组合,或软或硬的口感,不同的颜色,不同的花青素、叶酸的占比……每一口都有惊喜,让人赞不绝口。

  农科糯336无疑是当天的明星产品。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所长王荣焕博士向参会代表介绍说:“农科糯336好种好管,同时又符合市场和消费的人的需求。种植这个品种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好项目。”

  紧跟其后的,是平谷区平谷镇北台头村村支书王艳金。他一会儿听取专家的种植意见,一会儿跟参展商交流。北台头村的鲜食玉米产业,正是王荣焕创建的博士农场项目。这次大会上,王荣焕给王艳金引荐了不少供应商与同行。“我们村集体经济发展一直不好。王博士来了以后,带来了农林科学院的种子和技术,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

  一粒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凝聚了一项科研成果成为致富法宝的过程。博士的双脚踏进田野,蜕变的故事也旋即开场,广袤的大地就此迎来新生。

  最终,老范的土地亩产达到了1300斤。同样条件下其他品种的亩产只勉强达到了1000斤。

  鲜食玉米大会已经连续举办了多届。下午一点,刚刚吃完午饭的王荣焕一行人还在推敲即将开始的论坛的细节。“王书记,您一会儿也讲两句?”在她的安排里,从种子研发到实验、种植、物流、售卖,全产业链每个环节都设置了发言人。每个人的经验都将成为论坛宝贵的资源并推动整个产业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迅速提高粮食生产,国家提出了玉米改良及杂交种推广方案。全国各主要院校相继开展了品种间杂交种的选育和种植推广工作。从那时起,一代代育种专家便在田间和实验室劳作。他们用时光浇灌了中国玉米的茁壮成长。

  1995年,河北衡水的农村姑娘王荣焕考上了职业中学的农学专业。之后一路考到博士,她都在从事农学专业研究。

  “研究农作物还是比较单纯的,就每天做实验,或者进实验基地的农田里测量记录什么的。”有了大量的研究基础,再加上农村人与生俱来的勤奋,王荣焕取得了很多成果。

  二十多年前,一个小姑娘不怕劳累钻进玉米地里研究取样;如今她依然经常下地,只不过已是种质资源鉴定评价、高产栽培与示范推广的专家。

  优质种子对农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不从事农业的人很难有太深的体会。王荣焕也是在一次次的经历中感觉到了肩上的重担。

  2012年春耕,北京房山种植大户范学连试种了玉米研究中心自主创新选育的玉米新品种京科968。这个品种被誉为“中国近十年来作物育种标志性成果”,连续5年被遴选为农业农村部玉米主导品种。范学连满怀希望种下后精心养护。

  眼瞅着长势不错,7·21暴雨一夜间将老范推入谷底。所幸,老范与王荣焕等专家一直有联系。王荣焕和单位负责人赵久然老师第一时间赶到田地。在他们的指导下,老范抓紧排出积水,及时追施速效氮肥,以加快玉米植株恢复生长。

  最终,老范的土地亩产达到了1300斤。同样条件下其他品种的亩产只勉强达到了1000斤。“当时老范对我们一个劲儿感谢,周边的很多农户都主动联系我们要买京科968种子。农民对优质种子的强烈渴望触动了我。”

  此后,王荣焕始终致力于推广效益高、抗病性强、易于管理的品种。她还系统梳理了全国各个产区玉米的高产作业规程并结集出版。在赵久然老师的带领下,他们对全国范围内的玉米种植进行了指导。

  新一代专家带着使命感成长起来。品种选育工作不断推进。鲜食玉米既丰富了市民餐桌,也给农民增收提供了新途径。

  延庆区旧县镇负责人在论坛上的发言引起了众人的关注。旧县镇将鲜食玉米作为产业园区第一主导产业。为保障销路畅通,镇里挖掘商超专柜订单销售、社区团购、线下商超、电商、直播带货等销售方式。王艳金说:“这个案例让我看到了乡村振兴的新希望,也给了我很多启发。”

  种田的人慢慢地少,农活越来越重,最终导致村里的很多土地都闲置了。另一方面,由于产业的缺失,集体经济常常入不敷出。

  7月中旬,太阳炙烤着大地。中午不到两点,一辆小汽车从京平高速驶出,直奔北台头村。车上坐着的正是王荣焕。午饭后时间比较紧,她只能在车里眯一觉——不辞辛苦赶来,只是为了看看京东那200亩玉米地。王荣焕直接将碰头地点约在了地头。车在弯弯绕的小路上前行,甚至不需要任何导航。

  查看过玉米长势和病虫害防治情况后,王荣焕放心了。“王书记,目前看没什么问题,您想着勤看护着点。有问题再随时联系我啊!”“好嘞!您放心!”王艳金说。

  200亩地不算大,王荣焕繁忙之中为什么对这里格外关心?微风吹过田野,博士农场的故事在玉米地的香气中徐徐展开。

  根据国家政策,北台头村的耕地只能种植大田作物。为了获取更多的收益,村民大多外出务工。那时王艳金家里人口多,孩子还小,开出租车成为不错的选择。“挣钱多,想回家就能回,赶上高峰期在城里对付一夜也可以。”最多时,村里有200多名出租车司机。

  种田的人慢慢的变少,农活越来越重,最后导致村里的很多土地都闲置了。另一方面,由于产业的缺失,集体经济常常入不敷出。“前些年村里都没有一条专门的路,只能走巡河道或者借邻村的路。甚至连小卖部也都是近些年才有的。”

  王艳金当选为村支书后,村委会通过多重渠道提高集体收入。其中,针对农业种植,村委会讨论决定将分散的土地置换成集中连片的耕地。“把土地整好了,才有利于农业生产。”

  2020年,经过置换,200亩土地集中连片。王艳金站在地头,又开始了下一步思考:种什么呢?“我和大家讨论过很多次。但农业的附加值太低,尤其是大田作物,投入多收益少。”

  2021年,村委会通过对接,与某饭店合作种植朝天椒。一开始,大家都很兴奋,终于有了附加值高的作物。但很快,村委会成员发现了问题。朝天椒只能人工采摘,且时令性很强。成熟的辣椒很多因为没有来得及采摘而烂在地里。合作以亏损告终。

  村里挠头,镇党委和政府也发愁。但很快转机就出现了。2022年4月,平谷区推动创建“博士农场”。这一制度鼓励和吸引博士人才将科研成果在平谷落地转化。创业成功的博士能够获得数额不同的补贴。

  第一次看到配套政策的平谷镇副镇长刘银杰激动不已。“北台头村的土地面积不大,只能走‘小而精品牌化’的路线。博士农场一定是稳赚不亏的合作。”一番盘算下来,刘银杰拨通了王艳金的电话。

  如果知道有今天的成果,王艳金一定会苛责自己那通电话接晚了。“我一听,种出来的东西有兜底给销售,肯定是亏不了。关键是有了专家支持,我们就有了主心骨了。”王艳金越说越兴奋,仿佛看到了北台头的未来。“要是能示范种植,将来带动村民就业、一起发展,那我们这届村委就没有辜负大家的信任!”

  另一头,刘银杰也辗转找到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王荣焕博士的电话。两人一拍即合,但有一个问题是需要解决:平谷区博士农场申报行将结束,短短几天内要准备出一份完备的项目方案。

  80后的副镇长凭着一股冲劲儿,把农业局负责人一行带到了北台头的地头,提出了自己对这200亩地及整个村产业的构想,“我最后说:‘您必须给我们一次起飞的机会。’”

  下午三点,骄阳似乎抱着要将土地晒爆的决心。北台头村地头,刘银杰的坚定打动了在场众人。

  苍天不负有心人。由于农林科学院此前已有成功运行案例,王荣焕和北台头村的博士农场项目顺利通过了答辩。

  2022年4月5日,王艳金和村委会成员撸起袖子,播种了200亩地的种子。由于久不耕作,一群人连农机使用方法和播种间距都得商量着来。好在一场小雨过后,小苗破土而出。大家为它们起了个响亮的名字:棒头台。

  春雨初霁,黄土地上的绿色甚是让人欣喜。王艳金说,看着眼前的场面,突然领会到“春雨贵如油”的美。

  王艳金本来坐过山车一样的心态发生了转变:“现在基本上不用发愁。在王博士那里,就没啥难题。”

  天刚蒙蒙亮。沉睡中的陈佳兴被闹铃吵醒。忍着困劲儿也必须起床,再晚一点就干不完活儿了。

  陈佳兴是北台头村的乡村振兴协理员。这天他要带领参与暑期实践的大学生进地收玉米。与村委会成员会合后,所有人共赴田野。

  早起能规避闷热的天气,农活的辛苦也只是减少了一小半。摘玉米的箩筐长时间背着压得肩膀直疼,玉米叶上的毛刺让年轻人回忆起鲁班发明木锯的传说,玉米植株上的灰尘花粉等钻进衣服里会浑身痒痒,脚下还随时有可能打滑……将近两个月的采摘期里,几乎每天都是这样的体验。

  “一开始我就好奇,别的地方的玉米都是集中种植集中收获。但我们这儿却人为将采摘期延长了。”陈佳兴曾将这些想法写进了工作日记里。直到这天,他终于找到了答案。

  早晨五点半,太阳已经出来了。浑身湿透的陈佳兴背着一筐挑选好的玉米走出田野。放眼望去,远处的玉米地还未结穗,再远一些的才刚刚半人高。整片地上的玉米站出了三个阶梯。

  “这些递进的队伍就是答案。”王艳金喘着粗气也走了出来。席地而坐,王艳金给年轻人讲起了去年的“教训”。

  王荣焕博士发挥自己的专长,推荐了农科糯336。“品种是甜加糯、高叶酸营养强化型鲜食玉米品种。”这一品种的适应性也非常好,同时通过国家东华北、黄淮海、西南、东南四大生态区审定。

  被誉为“最好吃的玉米”在北台头却差点遭遇滑铁卢。王艳金说:“这玉米是挺好吃。但几天之内,大片的玉米全熟了。我们头都大了。”原来,玉米销路拓展没能满足生产需求:都掰下来吧,没地方存,且会影响口感;不掰下来吧,过几天马上就老了,更卖不出去了。此外,人工、物流、定价都没得出一致意见。

  除了联系商超、对接单位工会,所有人最大的希望放在了北京一家最大的批发商身上。“来之前跟我们说好的,1.5元一根。”王艳金和所有人一盘算,还能赚不少。

  “货到地头死。”王艳金随手翻了翻玉米,“人家到地头一看这么多,一下子就降了一半的价。”这还没完,由于平谷区还有别的地区也有种植,批发商又降了2角钱。“没办法啊!再不掰就熟过了。那就一分钱都没了。”

  忙活一整天,大片成熟的玉米可算是收完了。虽然售价偏低,但还是有赚。晚上,一群人在村委会院子里,边啃玉米边复盘整一个完整的过程。王艳金做了总结:“我们光想着怎么种好了,事实上我们确实种好了。但后面的销售、存储等环节没有和产量相匹配。”

  赚得少了,但也有意外收获——由于棒头台的鲜食玉米口感绝佳,很多批发商和散客通过二维码等方式与村委会取得了联系。这个机会,让王艳金等人对接到了一大批客户。市场巨大的需求给了王艳金信心。但遗憾的是,去年10月初早霜就来了,导致第二茬玉米大部分没有成熟,只收回了成本。

  今年2月,刚刚过完春节不久,王荣焕就和王艳金商量今年的播期安排及育苗移栽计划。每次播种20亩,6月底至10月初陆续成熟、采收和上市,实现持续供应,且能减少采后的销售压力。为了以防万一,王艳金还在地头空地放置了两个简易移动集装箱式冷库。

  “这么着,咱们村的玉米才会呈现梯队式的队伍。”王艳金拍了拍陈佳兴的肩膀,麻利地站起来将一筐玉米倒进了农用车。

  除了劳作,今年的天气也给种植出了难题。高温给虫子提供了舒适的生长繁育条件。王荣焕针对这一情况,及时作出调整了本来只用在夏季的生物防治措施。

  鸟害的防治也增加了难度。王艳金说,本来传统的假人、驱鸟器是可以的,但由于种植时间的加长,鸟产生了适应性。“鸟天天过来看,就是那些东西,也不可能对它们产生实质的伤害,也就不怕了。”

  王荣焕了解情况后,及时调来了防鸟网。“这个办法好,既不伤害鸟,又保住了小苗成长。”

  每每发现新的问题,王荣焕都能轻松化解。王艳金本来坐过山车一样的心态发生了转变:“现在基本上不用发愁。在王博士那里,就没啥难题。”

  早晨八点,头一天预定的玉米全部采摘完成。一行人回到村委会进行二次挑选。“咱们卖的是品质,要最大限度地保障消费者拿到手里的玉米是符合规定标准的。”王艳金向陈佳兴解释道。

  正说着,村委会大喇叭开始了广播:“咱村地里的玉米出来了啊!有需要的到村委会来买啊!”

  年轻人不知道的是,这里面藏着王艳金的“小心思”。“便宜点卖了,让大家尝尝。尝过了知道是好东西。”王艳金收拾好脚下的玉米皮说,“另外,也让大家都看看这个产业能挣到钱。”在他的构想里,村委会先通过博士农场调动所有资源,将种植、销售、物流等环节打通。引出一条“四两拨千斤”的致富路之后,村民就可以跟着一起致富了。

  不一会儿,陆陆续续有人来到了村委会买玉米。几个种植大户还在陈佳兴的带领下参观了博士农场。年轻人终于明白,眼前的这片土地不仅孕育着玉米,还生长着很多人的希望。

  玉米笋斜切成3厘米的小段。锅里油温上来后放入蒜瓣。爆炒出香味后,把玉米笋倒入锅中翻炒,适时撒些盐。只需三分钟,一道简单美味的素炒玉米笋就摆上了桌。无需繁琐的调料,最纯净的自然味道足以征服食者的味蕾。

  玉米笋是玉米细小幼嫩的果穗。因为外观有点像笋,故此得名。玉米笋的籽粒还没成熟,穗轴也没硬化,可以整条食用。北台头村将俗称的“二棒儿”掰下来,还可以卖玉米笋。经过多方帮助,北台头村的玉米笋与区餐饮协会成功对接。

  8月初,王艳金常常搜索玉米相关这类的产品。“镇里指导我们把农产品商品化,那就不能光靠卖玉米挣钱了。”

  一天早晨,看着大家剥下来的玉米皮,王艳金来了主意。打开浏览器,搜索“玉米皮”,他看到了新的世界。一些商家将玉米皮加工成了蒲团坐垫、凳子、篮子等产品。这又给了王艳金新的启迪。

  “这东西扔在地上不值钱,但加工出来的产品就值钱了。”闲下来聊天时,王艳金把手机传给大家,介绍起了自己的思路。

  你一言,我一语,大家围绕着玉米,天马行空地说了很多。王艳金说:“我们这一些产品可以让村民来做。这样博士农场的平台,就又能造福老百姓了。”

  仲夏时节,万物繁茂秀美之时,泃、洳两河冲积平原上一派欣欣向荣。王艳金每晚吃完饭会穿过田地去遛弯儿。走过玉米地时,能听到“嘎嘎”开裂的声音。

球王会官方体育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