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银高科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_玉米研究所_球王会·(体育)官方网站
header
荃银高科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荃银高科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时间: 2024-06-02 18:52:40 |   作者: 玉米研究所


  随着全球以“生物技术+信息化”为特征的种业科技革命的兴起和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种业在农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引领性地位一天比一天突出。引领农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赢得农业竞争优势迫切地需要种业优先发展、率先突破。近年来支持种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法律和法规制度体系日益完善,推动着我国种业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能力、种业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种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依法治理能力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种企兼并重组持续活跃,一批规模小、研发水平落后的企业逐步被淘汰或被兼并,具备“育繁推一体化”经营能力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迅速成长;优质企业积极布局海外市场,整合国内外种质资源,扩大经营规模;种业与农化、信息、生产服务等领域融合发展,逐步打造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但我国种业还存在诸多不足,种企多而散、突破性品种缺乏、同质化严重、竞争非常激烈;种业向农业服务延伸刚刚起步,尚在探索阶段;常规育种多,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不普遍,育种效率有待提升;同时,我国种业逐步扩大开放,内资种企还将面临全球化竞争的挑战,现代种业发展任重道远。

  2021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党中央、国务院以前所未有的国家、社会、企业力量推动种业振兴,我国种子企业将进入全面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此外,在财政支持方面,多地政府设立了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种业基地的建设和重要农作物品种的推广。这些资金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种子加工仓储和种子质量检验等配套设施设备的购置,以快速推进各地重点优势品种的育种制种。在法律和法规方面,国家加强了对种业知识产权的保护,以激励原始创新。新修改的种子法扩展了植物新品种的保护范围和保护环节,加大了对侵权假冒行为的处罚力度,为种业创新提供了更有力的法律保障。2024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快速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完善联合研发和应用协作机制,加大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选育推广生产急需的自主优良品种,为种业创新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支持。

  当前,我国种业振兴行动取得良好开局,种业企业扶优扶强效果明显,种业创新进入活跃期,特色作物种业进入发展快通道,生物育种产业化快速推进,生产基地建设提质升级,市场环境得到进一步净化。种业整合加速,竞争更激烈,种业企业一定全方位拓展发展空间。

  公司是首批获农业农村部颁证的农作物种子“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第六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合肥市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中国种业信用明星企业、中国农业企业500强、合肥农业企业 20强,是农业农村部和地方政府重点支持的种业企业之一,被中国种子协会认定为“中国种子行业十年AAA级信用企业”,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中国种业领军企业、强优势企业阵型以及农业国际贸易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基地。2023年,荃银高科蝉联中国种子行业AAA级信用企业。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公开披露》中的“种业、种植业务”的披露要求

  报告期,企业主要从事优良水稻、玉米、小麦等主要农作物种子的研发、繁育、推广、服务,以及利用公司优质特色品种带动的订单农业业务。公司从始至终坚持走“以科研为源头、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创新之路,持续培育和推广了一系列优良农作物品种;积极探索订单农业业务,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增效发挥了积极作用。

  目前公司基本的产品包括: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小麦、棉花、瓜菜、油菜等农作物种子,销售区域覆盖华中、华东、华南、东北、华北、西南、西北等国内主要农作物种植区域及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境外地区;公司利用优质特色品种带动的订单农业产品主要供应给国内用粮、养殖等企业。

  科研创新是种业企业生存与发展之本,企业成立之初即确立“科技先行”的发展原则,充分的利用各类资源,实施“以自主研发为主,与国内科研院所、高校及种子企业横向合作为辅”的新品种研发模式,经过多年不懈努力,逐步建立了以公司为主体的育种体系。

  生物育种研发是种业公司发展的核心,需要种质资源、育种基地、育种技术设备和科研团队。为保持公司科研实力,提升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公司研发投入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准,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金额为14,027.35万元,占种子出售的收益的4.9%。公司成立了荃银农业科学院,下设水稻研究所、玉米研究所、小麦研究所、瓜菜研究所、经作研究所、北方研究院、分子技术中心、品种试验中心、资源保护中心、海外研发中心等部门,并建立了“农业部杂交稻新品种创制重点实验室”、分子育种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准登记备案安徽省院士工作站。2019年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021年“安徽省合肥市水稻种质资源库(安徽荃银高科分库)”确定为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公司在安徽合肥、湖北荆州、江西南城、上海金山、四川德阳、广西南宁、海南三亚等多处建有稳定的科研育种基地及覆盖主要生态区域的生态测试网络,积累了丰富的种质资源,打造了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科研团队。

  在加强自主创新平台建设的同时,公司也重视与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牵头成立了国家水稻商业化分子育种技术创新联盟、国家棉花生物育种产业科学技术创新联盟、安徽省生物育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参加了国家和安徽省组织的水稻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积极为全国创制综合性状优良和有特色的农作物新材料和品种,促进“种业+”成果转化。目前,公司已建成国家级、省级、市级多层次创新平台体系,为企业的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提供了平台支撑。

  根据市场需求确定育种方向及目标;收集种质资源,创制育种材料;选育优质、高产、抗逆亲本;新组合测配、观察、评比、推荐参加各级区域试验;新组合示范、展示。

  一般而言,从收集种质资源、创制新材料,到选育出新品种需8-10年,如果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可缩短3-4年;若公司已有成熟亲本,新品种选育则需3-5年。

  公司水稻品种绝大多数为自主选育,其品种所有权完全归公司所有;部分与科研院所、种子企业等合作选育的品种,其品种所有权为公司与合作方共有,各自权属比例通过合同进行约定。随着玉米种子产业的持续不断的发展,公司自主选育的玉米品种数量持续不断的增加,摆脱了发展初期主要通过购买方式获得市场商业化育种成果生产经营权的局面。小麦品种主要来自于市场商业化育种成果,公司购买取得其生产经营权;近年来,公司加快自主选育小麦品种的进程。

  在“自主研发为主、横向合作为辅”的研发模式下,对公司自身研发实力的要求比较高,公司需要对符合市场需求的品种选育方向或变化趋势具有高度的前瞻性,具备足够的种质资源和充分必要的育种条件,以及较高业务素质的科研团队,还需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工作激励机制,从始至终保持科研团队的创新优势和整体实力,并建立公司科研成果保障体系。

  公司种子生产主要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即委托代制模式,具体生产组织过程如下:公司依据销售计划定制当年种子生产计划,包括生产数量和制种面积,并合理分配各区域制种基地;根据制种商的资质、信誉、财产状况、资源优势,并结合基地的气候、土壤和种植习惯进行筛选、提名、组织调查,最终确定制种商名单;与各区域受托制种商签订种子生产合同,约定委托制种面积、数量、结算价格和种子质量发展要求等;公司负责提供制种亲本材料,对整个制种过程做监督、管理与指导;受托制种商负责制种面积落实、制种区隔离、技术指导等大田制种工作,确保生产的种子达到合同约定标准;种植户负责按照技术要求生产种子;种子成熟后,受托制种商统一收购并运送至公司或公司指定仓库进行预入库,预入库时公司按袋抽样,对种子的发芽率、净度、水分、纯度四项指标进行仔细的检测,其中纯度指标室内检测结果仅作为参考,最终以田间鉴别判定的结果为准;检验合格的种子可正式入库。

  由于种子生产整一个完整的过程都在大田进行,因此种子的产量质量受异常气温、旱涝、病虫害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此外,受托制种商的技术指导是否得当,种植户是否严格按照技术方面的要求落实到位等也会对种子生产造成一定影响。按照行业规则,如果是天气问题导致的损失由公司、制种商和种植户三方协商,一同承担损失;如果是受托制种商或种植户管理问题造成的损失由其自行承担。

  公司所采购的物资主要为种子包装物。种子包装物主要是根据全年销售计划定制包装物采购计划,包装物供应商的选择主要采取招标方式确定,确保优质优价。

  国内销售采取的主要是经销商销售模式。每年下半年,公司与各区域经销商签订经销协议。经销商依据公司确定的提货价预付货款后提货,将种子发至终端种植户,一般在次年5月下旬前完成。整个经营季节(即种子销售季节)结束后,公司依据确定的结算价和当年的销售政策与经销商结算货款。假如慢慢的出现经销商退货情形,公司将按照一定的退货量标准接收退回的种子,并及时进行拆包入冷库越夏处理;对超出标准的退货则向经销商收取拆包费用,从而大大降低经销商盲目提货导致的大比例退货风险。

  国外销售方面,公司一般在每年2月份之前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客户的不一样的需求制定种子出口计划,签订销售合同,客户开立信用证后,公司依据客户时间进度要求组织种子加工、包装、发运,付款结算方式以信用证为主。国外销售在种子发货后即实现了最终销售,不存在退货情形。

  一方面,经销商在销售公司产品的同时,可能也会销售其他同行业公司产品,公司产品能否作为重点销售对象存在不确定性,公司对此不能完全控制;另一方面,经销商销售的其他同行业公司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如果出现质量上的问题可能会波及公司产品,影响正常销售。

  为适应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以下合称“大户”)等客户群体持续增加的行业形势,公司开展“公司+大户”的营销模式,同时也加强服务型营销,通过为大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建立农业生产全程化服务体系,促进销售模式转变。此外,公司与中化现代农业在MAP(Modern Agriculture Platform)业务方面继续深入合作,为种植户提供种、药、肥一体化供应及粮食收储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工作,推动农业服务业务不断发展。

  每年的种子收获季节,仓储部接到生产部发出的入库通知单后开始接收种子,首先是根据随货清单及入库通知单检查种子件数、名称、规格、数量、重量等,然后对符合公司仓储管理规定的种子办理预入库手续,卸货的同时公司按袋抽样进行种子质量检验。待检测合格报告出具后,由生产部开具采购入库单,仓储保管员复核种子名称和数量,办理入库审批手续,合格种子方可进入仓库贮藏。

  由于种子是生命活体,在仓储贮藏期间会因自身的呼吸作用产生许多热量,为加强气体交换,促使种子降温散湿,公司采用自然通风的方式适时通风。如遇阴雨潮湿天气时,及时关闭门窗,防止潮湿空气进入仓库。根据季节变化,公司还会按时进行检查种子的含水量、发芽率、虫鼠害等情况,在每年包装淡季彻底进行熏仓杀虫及入冷库处理,确保贮藏种子的安全及品质。

  为确保贮藏种子数量的准确性,公司在每年8月及年末分别实施两次全面的仓库盘点。盘点工作由仓储部、财务部、审计督查部及年度审计机构人员共同参与完成。实物盘点完成后,将盘点结果与财务信息系统的记录进行核对,出具盘点差异报表,财务部依据盘点差异报表进行盘盈盘亏处理。

  随着土地规模化种植的推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已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力量。公司积极做出响应国家关于开展订单农业,促进品牌粮食生产,带动农业发展等相关文件的号召,积极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新路径,整合资源,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致力成为大农业业态的创新者和现代农业服务商,为现代农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公司在做强核心种业的基础上,持续探索创新经营模式,通过“品种+品牌+资本”,与产业链粮食加工公司、养殖企业等相关品牌公司合作,发展专用小麦、优质水稻、青贮玉米等订单农业业务,从而促进种子销售,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公司持续发展。

  公司利用自身品种、技术、品牌等优势,与粮食加工公司、养殖企业等相关品牌公司确定农产品需求订单,优先采购荃银品种产出的农产品。此外,公司在具备条件的种植区域与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合作,确定大田种植订单、提供专用种子及配套技术服务;种植结束后,收购合作社、种植大户等的农产品定向销售给粮食加工公司、养殖企业等相关品牌公司。

  订单农业业务需要由公司先行采购上游种植户产出的质量合格的农产品,进而需要较大的周转资金,如果不畅将影响业务的正常开展。因此公司需做好资金使用计划,进行资金风险控制;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资金成本;及时关注合同履行情况,如出现违约及时维权,防止资金损失。

  若公司在收购农产品时质量把关不严,或在仓储过程中因保管不当等问题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会导致公司收购的农产品不符合需求端的品质衡量准则,无法销售。因此公司在农户种植过程中需提供配套技术服务,在收购时严格把控质量关,并加强仓储管理,定期对农产品进行抽检,确保农产品品质。

  农产品价格易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当产量过剩时,市场行情报价低于订单合同价格,粮食加工公司、养殖企业也许会出现违约。公司将在业务拓展的合作主体选择上尽可能选取上市公司、农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等规模大、信用较优的公司进行合作;此外通过完善合同、设置履约保证金等方式确保交易对方履行合同。

  报告期,公司围绕发展战略和年度经营目标,聚力深耕种业,推进精细管理,强化市场开拓,扩展增效空间,在激烈竞争的行业形势下保持业绩持续增长。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0,289.5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54%,种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21.2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386.2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37%。

  公司业绩增长的原因系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开展科学技术创新,研发创新成效显著,品种综合性状突出;同时,公司深化经营目标责任管理,落实落细营销举措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报告期内种子销量超过2亿公斤,其中水稻种子销量同比增长17.39%,玉米种子销量同比增长29.91%。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公开披露》中的“种业、种植业务”的披露要求

  品种研发是种企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有没有持续的科研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公司在成立之初即制定了“科技先行”的发展的策略,经过二十余年的育种研发实践与积累,已在创新平台、科企合作、资源成果、科研人才等方面形成了一定优势,为公司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创新平台是集聚创新要素,推动企业创新及产业升级的重要载体。公司获得“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合肥市技术创新中心”等资格,建有“农业农村部杂交稻新品种创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科学技术部“星创天地”,“安徽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安徽省院士工作站”,省市企业技术中心、省市众创空间等平台,是“国家水稻商业化分子育种技术创新联盟”、“安徽省生物育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棉花生物育种产业科学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单位,安徽省第四批“115”产业创新团队、合肥市庐州产业创新团队依托单位,合肥市第二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参加了国家和安徽省组织的水稻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报告期,公司获批建立“主要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目前已建成国家级、省级、市级多层次创新平台体系,为企业的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提供了平台支撑。

  为进一步增强水稻研发优势,培育长期发展新动能,公司在巩固传统育种优势的同时,积极开展科企合作,创新研发模式,推动育种技术转型升级。2016年,公司牵头,联合国内一流的种业科研院所的科学家团队成立了“国家水稻商业化分子育种技术创新联盟”,搭建科企紧密合作的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商业化分子设计育种新模式。主要开展以水稻为主的农作物分子设计商业化育种及有关技术研究,联盟成立以来,在激发联盟主体间优势互补、协同协作、凝练共同任务,联合解决重大问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目前,该创新联盟是国内农作物种业领域唯一由农业农村部认定的“首批国家农业科学技术创新联盟”,同时也是首批认定的“标杆联盟”。在农业农村部支持下,公司与创新联盟的部分科研单位或科研人员共同投资设立了子公司中科荃银,在种质资源、生物技术、科研平台等创新要素聚合以及基因组设计育种等方面取得了较快的进展,重点开展了以基因组学为核心的设计育种体系建设及骨干材料选育,RiceNavi导航育种及生物育种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开发,品种选育及技术推广等方面的工作,已申请并获得一系列植物新品种权、专利权和软件著作权等。

  2022年,公司与棉花领域顶尖科学家联合,成立“国家棉花生物育种创新产业(300832)联盟”,统筹各成员单位资源,以棉花产业需求为导向,关键核心技术为支撑,聚集创新人才与资源,解决棉花育种“卡脖子”问题,打造国家级创新平台,促进棉花产业科学技术创新与产能升级。

  同时,公司还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铁岭市农业科学院、安徽农业大学、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等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优良水稻、玉米、小麦等农作物新品种培育,加快推动成果转化,助力种子业务发展。

  经过科研人员不断的引进、筛选、鉴别与创新,公司及子公司储备了较为丰富的种质资源,先后取得29项发明专利、266项植物新品种权。此外,公司选育并主要应用的籼型水稻不育系荃9311A、荃早A、荃科1A、荃广A、沪科1A、荃盛1A、荃香12A、振香A等具有异交率高、配合力好、米质优、耐热性强等特点,荃211S、全151S、银312S、荃科1S、荃科3S、荃新S、荃美S等具有异交率高、耐热、抗倒性强等特点,这些不育系的成功选育及配组开发充分显示了公司突出的科研自主创新实力。

  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拥有自主或合作选育的水稻品种共计 490 个(国审303个),玉米品种 112个(国审31个),小麦品种19个,还选育了一批优质棉花、高粱等新品种。

  品种研发是一项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具有全面的专业知识、丰富的经验技能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公司一贯高度重视科研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实施薪酬及科研奖励、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等激励机制,吸引并留住了一批科研人才。目前公司科研核心人员均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育种实践经验,在国内种业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其中获国务院特殊津贴4人、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3人、安徽省战略新兴产业领军人才3人、特聘的全国知名专家15人、获合肥市政府特殊津贴1人、入选合肥市专业人才库 4人、高级职称69人、硕、博士 137人。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科研人员254人,占总人数的 14.86%,形成了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研发团队,被合肥市委组织部授予“庐州产业创新团队”依托单位。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2020年,公司通过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再认证,公司一贯高度重视种子质量,不断完善种子质量控制体系,从科学制定生产计划,积极开展亲本种子提纯复壮,合理布局种子生产基地,最大限度规避气候因素影响,严格实施大田生产过程管控及检测收储,到采用先进的种子加工包装流水线,物流码实现运输全过程追踪等实现全流程质量管控,确保种子的高品质。

  公司一直坚持“内外并举”的发展战略,在国内主要农作物种植区域积极布局,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同时还在农作物种子出口、海外农业技术开发与服务、海外新品种试验与推广、本地化运营推进等方面积极拓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成绩。

  公司拥有商务部援外项目实施资格,并在塞拉利昂、多哥、马里等多个国家执行对外援助项目。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公司种业国际化发展迎来新机遇,有望推动公司整体竞争力再上一个新台阶。

  科学合理有效的运行机制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为保障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公司不断完善、优化各项管理机制,尤其是激励机制,充分体现了公司成立之初建立的共享理念。自 2012年起公司开始实行目标责任管理,明确各经营主体及其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将完成情况作为实施奖惩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公司进一步优化激励与约束机制,于 2014年实施了以经营目标为核心的股权激励计划,将公司利益与员工利益紧密结合,极大的激发了员工工作积极性,对推动公司业绩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2019年,公司对原有薪酬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对人才的吸引力明显增强。2020年、2022年,公司连续实施两期员工持股计划,使骨干员工兼具劳动者与所有者双重角色,有效地建立和完善员工与公司共创共享的长效利益机制,实现了员工与公司利益的高度统一。

  经过多年的业务拓展,“荃银”系列农作物种子以其优良的性状和过硬的质量在我国主要粮食种植区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公司荣获“安徽农民最喜爱的十大种子品牌”、“全国工商联上规模民营企业”、“安徽省制造业高端品牌培育企业”、安徽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等称号,并被中国种子协会认定为“中国种子行业十年AAA级信用企业”、“中国种业信用明星企业”,农业部认定为“国家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及“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

  同时,公司海外业务位居行业前列,在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公司是中国种子协会国际交流合作分会会长单位,被认定为第一批安徽省国际交流合作基地;入选首批中国农业对外合作百强企业,是农业对外合作强企的排头兵;因在非洲开展业务取得的突出成绩,成为世界银行西非农业生产力发展计划(WAAPP)项目的种子供应商;同时,公司在孟加拉、安哥拉等地区推广农作物良种、开展本土化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等工作得到当地政府领导的高度赞赏与肯定。公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增强。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种业振兴行动“三年打基础”的收官之年。荃银高科在全面推进民族种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勇于肩挑实业报国的千斤担,夯实筑牢生产经营的压舱石,扎实练好公司治理的基本功,在激烈竞争的行业形势下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10,289.5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7.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386.2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37%。

  科技赋能,创新引领。2023年,荃银高科自主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新技术不断推出。公司再生稻品种、“谷草兼用”脆秆水稻选育等工作稳步推进;机械化混播高效繁制种技术、杂合不育系转育技术、绳编栽培技术创新研究取得成效。二是平台建设取得新成绩。公司再次获批农业农村部杂交稻新品种创制重点实验室,稳步推进南方研究院晚稻品种试验工作,115份新杂交水稻组合通过考察进入下轮试验;北方研究院荃庆1号、荃庆2号等玉米品种得到肯定。三是玉米科研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司建立了覆盖国内所有玉米生态类型区域及主产省的试验网络,明确了研发流程,制定了科研监控管理细则,育种体系建设进入良性可持续状态,是科技部“玉米等作物种质创新及分子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核心参建单位。四是科学技术创新成果丰硕。2023年,公司 73个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其中杂交水稻新品种64个,杂交玉米新品种8个,棉花新品种1个,41个新品种通过省级审定,其中水稻新品种17个,杂交玉米新品种15个,小麦新品种9个;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7项,国际发明专利授权1项;不育系荃金8S、荃美S、振香A通过安徽省技术鉴定。随着科研创新能力建设的深入推进,公司研发水平不断提升。

  2023年,荃银高科科企合作持续推进。公司依托技术创新联盟等平台,积极开展机制创新和联合攻关。其中,国家水稻商业化分子育种技术创新联盟以实体化企业中科荃银为载体,搭建领先的智能育种技术体系;在上海金山区建立了国家水稻联盟科研育种基地,相关研究被国际学术期刊发表;国家水稻联盟再次被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认定为“标杆联盟”。此外,国家棉花生物育种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在新疆揭牌,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的生命线。荃银高科一直重视质量管控,严格执行高于国标的企业种子质量标准,不断研究总结、反复推敲,制定科学的制种方案,加强大田生产过程管控。

  2023年度,荃银高科种子生产加工工作成效显著,种子生产面积再创新高。同时,县企共建制种大县项目进展顺利,荃银(南城)种子精加工中心项目于2023年9月正式投产,甘肃酒泉种子精加工中心项目的基建工程建设及设施设备采购工作基本完成,加工产能逐步释放。此外,公司直管基地建设稳步推进,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促进生产降本增效。

  2023年,荃银高科继续落实落细各类营销举措,强化市场营销,有效抓住市场先机,在市场竞争尤为激烈的情况下,实现种子销量全线上涨。此外,继续加强市场管控力度,多次召开市场管控会议,并加大市场维权打假力度,全年共查处 5起销售窜货、1起种子侵权销售、制止 1起网络销售行为、2起侵权制种行为,侵权销售行为受到刑事处罚,有效打击不法企业和个人侵权行为,维护了公司权益。

  2023年度,公司各类农作物种子销量20,242.80万公斤,同比增长33.02%。其中水稻、玉米、小麦销量较上年同期增长分别为17.39%、29.91%、42.62%。

  2023年度,荃银高科海外销售再创新高,出口各类农作物种子 1,108.35万公斤,较上年同期增长32.95%。同时,公司深化海外交流与合作,通过签订预约生产合同、本地化生产协议、联合品牌运营协议等,落实在菲律宾的市场布局;公司与乌干达、乌兹别克斯坦等相关政府部门开展交流,推动农业领域交流合作。2023年,公司马里农业技术援外项目、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项目——“帮助西非国家建立水稻种业体系”等海外农业项目稳步推进,助力当地农业进步的同时,也拓宽公司海外业务发展空间,提升了公司的国际竞争力。

  公司充分发挥产业带动优势,创新推进“品种+ 品牌+资本”的种粮一体化全产业链订单业务发展模式,通过聚合各方资源,构建订单农业产业链闭环,打造农业生态圈,助力乡村振兴,共同为现代农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持续推进品牌粮订单产业链业务,初步建立了“种粮一体化”业务数字化管控与服务平台,打通了“产、供、销+金融”赋能的线上对接系统,实现了品牌粮订单的闭环产业链运营。目前,平台服务涉农主体,涵盖农场主、合作社、育秧工厂、粮食经纪人、加工企业、保险公司及金融机构。

  公司青贮玉米饲料业务,本年度在与君乐宝、光明牧业、首农畜牧、新希望等大型畜牧业企业合作的基础上,拓展了一批中小型企业合作伙伴,为进一步开拓市场奠定了基础。

  公司利用脆秆水稻品种特点,推进“种粮饲一体化”业务模式创新,在确保粮食产量的同时,将秸秆做成青贮饲料,服务于牛羊养殖企业,深受欢迎,为“粮饲兼用”种植模式的推广奠定基础。

  公司开展专用酒粮作物品种研发,创制一批酿酒专用粮品种新材料和新品种,利用品种特点,开展订单生产,深受酒企欢迎。本年度与金六福、古井贡酒(000596)、迎驾贡酒(603198)、金种子酒(600199)等酒企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报告期,公司充分发挥资本运作平台整合资源功能,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有效结合,生产经营、资本运营“双轮驱动”,巩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优势。

  为进一步提升公司玉米种子市场占有率,推动玉米种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公司积极发挥资本优势,实施兼并重组,完成了对河北新纪元种业有限公司的控股权收购工作。新纪元公司的玉米种子在京津唐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在西北、东北等地区也具有非常好的适应性和增产潜力,对公司玉米的全面提升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为提高公司在爆裂玉米、鲜食玉米等特种玉米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及影响力,企业成立辽宁分公司,建立荃银的特种玉米育种体系。

  2023年,荃银高科与张海银先生共同发起成立的张海银种业基金会恰逢十周年,公益活动获得多方认可。荃银高科继续联合基金会着眼大局、主动作为,以“聚力农民增收,助推乡村发展”为主题,开展“穗悦行动”,在湖北、安徽、辽宁、江西、河南等地乡村开展公益活动14场,为 2,679户农户送去价值53.03万元的爱心种等,并无偿提供种植技术跟踪服务,为农户实现稳产增收保驾护航。荃银高科始终不忘回报社会,怀抱感恩之心,在企业内厚植公益文化,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十余年来通过基金会平台累计捐款捐物价值2,000余万元。

  2023年,公司积极开展国内外人才培训,助力人才振兴,先后组织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 8场,累计培训 1,700余人次;继续与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培育农业国际化人才,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及公司国际化发展。

  发展的道路上没有奇迹,只有足迹。荃银高科将继续秉承着知难不畏难、知重敢负重的开拓者精神,以振兴民族种业为己任,不断创造属于荃银高科新的辉煌,在奋发有为中乘风破浪,在挺膺担当中建功新时代!

  公司愿景:打造全球领先的现代化农业科技型平台公司,成为全球杂交水稻产业创新的引领者,持续追求卓越,创造长期价值。

  以种业科技为根本,深耕国内及“一带一路”两个市场,狠抓队伍建设及制度流程系统提升,协同延伸农业产业价值链条,进入全球种业公司前10强。

  做强种业主业,守护粮食安全;做大海外业务,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做精订单专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提升现有品种研发创新实力,快速迭代和培育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品种,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整合外部优势品种,扩大区域范围,增强市场影响力。巩固传统核心业务的现有市场,实现第二品类业务规模突破;因地制宜,根据区域市场特色制定拓展策略。

  开拓海外空白市场,增加业务覆盖区域;拓展海外贸易;以央企品牌和资质为依托,提升公司竞争力,高质量开发更多海外项目。

  凭借品种独特性,做精社会化服务,深度参与产业价值链重构,打造订单农业产业链闭环。

  强化战略服务、加强内部协同、提高研发效率、积极进行经营创新、加强人才储备、加强风控管理、系统性提升制度流程、加强资本运作,实现产融互动。

  2024年,公司目标系实现营业收入4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亿元。该目标不代表公司对 2024年度以及未来的盈利预测,能否实现取决于市场状况等多种因素,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1)继续狠抓科研自主创新与科企合作,在发挥传统育种优势的同时,密切跟踪生物育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加大对生物育种等前沿技术的投入力度,切实提升科研技术水平,加快选育品质更优、抗性更强、适应性更广的新品种,满足市场对品种的多样性需求,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2)跟进良种基地及水稻、玉米种子加工中心建设工作,完善良种基地布局,确保产能满足公司发展需求,助推公司快速发展。

  (3)进一步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充分发挥荃银品种的质量优势进行营销模式创新,巩固水稻、玉米、小麦等核心业务现有市场占有率。同时通过建设营销团队、整合优质品种资源等多种方式,积极开拓空白市场,培育销售增长新区域,不断强化种子业务优势。十四五末,玉米种子销售收入力争进入全国前三强。

  (4)在做强核心种业的基础上,持续探索创新经营模式,围绕与种业相关的下游产业链业务积极布局,通过与产业链相关品牌公司合作,大力发展青贮玉米、专用小麦、品牌稻米等订单农业业务,并由此带动上游种子销售,增强产品竞争力,强化种业引领地位。

  (5)持续拓展海外业务。一是紧跟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巩固公司在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市场优势的基础上,拓展中亚市场。二是建设海外研发基地,加快开展海外本土化育种,培育适合海外区域市场需求的品种。三是开展海外制种,降低生产成本及风险。四是积极开展海外农场建设、农业技术服务等项目,不断的提高国际业务竞争实力。

  (6)积极实施并购重组。在加强内生增长的同时,充分发挥上市公司资本运作优势,围绕种业产业积极进行兼并重组,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7)加快实施再融资项目,加强募集资金管理,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通过实施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逐步完善战略布局,逐步提升公司的整体竞争力。

  (8)建立健全中长期激励与约束机制,形成企业、员工共创共享机制,充分激发员工积极性,同时完善企业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助推公司快速发展。

  (9)提升集团公司内控管理上的水准,建立适应集团公司发展需求的高效管理模式,着力推进母子公司协同发展。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农 产 品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古井贡酒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 希 望盈利能力比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荃银高科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产业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金种子酒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迎驾贡酒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是传播更多详细的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球王会官方体育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