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首席科学家赵久然:育出玉米良种的“团长”_玉米研究所_球王会·(体育)官方网站
header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首席科学家赵久然:育出玉米良种的“团长”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首席科学家赵久然:育出玉米良种的“团长”

时间: 2024-07-20 06:51:59 |   作者: 玉米研究所


  提起赵久然的名字,业内人都不陌生,如今种遍大江南北的玉米品种“京科968”“京科糯2000”等,都来自他的团队。从事玉米科学研究近40年,他育成推广国审玉米新品种200多个,累计种植5亿亩以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帮助农户增产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赵久然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首席科学家。走进赵久然的办公室,处处都是玉米:桌子上、窗台上都摆放着不同品种的玉米棒,书柜里陈列着玉米籽粒做的拼图,有关玉米的各类书籍更随处可见。就连他的微信昵称,也跟玉米有关——“玉米团长”。

  赵久然和玉米结缘,始于40多年前。大学毕业后的赵久然,留在北京市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工作,在延庆乡村蹲点搞科研,主攻玉米栽培技术方向。这一蹲就是6年。白天,他和农机人员、农民一起在田间忙碌,晚上就睡在乡农业科技站的办公室。“我在平谷农村出生长大,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粮食是生存的根本。作为农业科研人员,天天与农民待在一起,就越发感受到身上有一种使命,必须为老百姓做点什么。”赵久然说。在延庆工作期间,赵久然加入党组织,成为一名员。

  他发现,相比于一般的栽培技术,农民对好种子更加渴望。有了好种子,不要增加投入也不需要改良种植习惯,就能明显提高产量和品质。带着老百姓沉甸甸的期待,回到北京农科院后,赵久然开始研究玉米育种。

  选育一个优异的玉米良种,绝非易事,平均要耗时10年。一个品种要想大面积推广种植,就必须能适应多种环境和条件,无论是好地、薄地,旱地、坡地、盐碱地,都能表现出显著的抗逆性和增产能力。为了充分验证种子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下的表现,赵久然要带着团队,在全国不同的玉米产区布点试验和测试评价,在北京、河南、甘肃、海南等地来回切换。

  数十年的育种生涯,赵久然及团队育成推广了一批优良品种,其中“京科968”种植培养面积累计超1.5亿亩,成为中国当前种植培养面积最大的主导品种之一;“京科糯2000”累计种植上亿亩,种子和产品销至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种植培养面积最大、范围最广的鲜食玉米。在育种的同时,赵久然还构建了全球数量最大的玉米标准DNA指纹库,储存了10万多个玉米品种的“分子身份信息”,让农民彻底告别了靠肉眼鉴定品种的方式。

  眼下正值“三夏”时节,小麦丰收、玉米新种,赵久然忙碌于京郊的农田中。接下来,他还要继续开展玉米新品种的育种和优良玉米新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工作。“作为一名党员,同时也是一名农业科学技术工作者,既要让中国种子在国际前沿占有一席之地,也要在祖国的大地上遍地开花,为粮食增产、农民增富作出我们的贡献。”赵久然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全部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标注明确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001

球王会官方体育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