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调研劲牌道地药材基地得出这样的结论!_玉米种子_球王会·(体育)官方网站
header
新华社调研劲牌道地药材基地得出这样的结论!

产品中心 首页 > 产品中心 > 玉米种子

新华社调研劲牌道地药材基地得出这样的结论!

时间: 2024-08-11 22:16:47 |   作者: 玉米种子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刘亮 柯华林)2024年6月底,新华社记者前往宁夏中宁及甘肃岷县药材产区调研,其中走访了劲牌中宁枸杞基地、岷县当归、党参及黄芪基地,调研道地药材到底地道在哪里?

  常言道“好土生好苗”,中药历来讲究药材的来路。千百年来,“道地药材”成为公认的优质药材的代名词。那么,道地药材到底地道在哪?记者近期来到多个中药材产区,走进田间地头、生产车间、贸易市场,一探究竟。

  “道地药材”,是我国古代医药学家针对中药材提出的概念。“道”是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在一段时间内相当于现代中国的地级行政区;“地”是“道”以下的具体产地。这一概念正如我国《中医药法》所界定,“道地中药材是产在特定地域,与别的地方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与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

  “枸杞就是这样一种传承千年的药材。”记者近日走进宁夏枸杞博物馆,听导游讲解宁夏枸杞的前世今生。一件件实物、一份份文献、一个个场景,穿过岁月、直抵人心。“‘枸杞’这个名称最早记载在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

  在历史记载中,上至皇帝御用养生、下至百姓良药配方,都能够正常的看到枸杞的影子。《诗经》对枸杞有这样的描述:“陟彼北山,言采其杞”“翩翩者鵻,载飞载止,集于苞杞”。

  6月底,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举办的第七届枸杞产业博览会上,一幅幅展示枸杞文化的图片吸引不少游客驻足观看。中宁县枸杞产业中心副主任刘娟向游客介绍,枸杞原本是野生植物,到了唐宋时期,人们意识到枸杞有延年益寿的功效。刘禹锡在诗中记载:“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能成瑞犬形。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龄。”苏轼也以枸杞为题作诗称赞道:“根茎与花实,收拾无弃物。大将玄吾鬓,小则饷我客。”

  同样,当归在中药史上也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神农本草经》等古代医学典籍中,就有对当归的记载。走进素有“中国当归之乡”之称的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眼前是山峦起伏、盆地毗连、草场宽阔的独特风貌,不时可见群山环绕中的片片药田。村庄里,药农们一派种植、晾晒、售卖当归的繁忙景象。

  关于当归之名,这里流传着一个美丽传说。相传古时有一对恩爱夫妻,丈夫进山采药,数载未归。妻子思念心切,忧郁成病,至丈夫归时,已奄奄一息,但口中仍念“夫君应当归来”。丈夫遂将所采之药熬汤给妻子服用。数日后,妻子痊愈。人们便把这种药草称为“当归”。

  记者查阅典籍发现,当归也是文人墨客争相咏颂的一种药材。唐代诗人张说写道:“一雁雪上飞,值我衡阳道。口衔离别字,远寄当归草。”宋代诗人王质称赞:“何药能医肠九回,榴莲不似蜀当归。却簪征帽解戎衣,泪下猿声巴峡里。”

  因为千年传承,道地药材显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医学功效,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作家余秋雨在《漂泊者们》里记载着他在异国他乡的见闻:“身后正好是一家中药店,才探头,一股甘草、薄荷和其他种种药材相交糅的香味扑鼻而来。这是一种再亲切不过的香味……这股气味,把中国人的身体健康情况、阴阳气血,组织成一种共通的旋律,在天涯海角飘洒得悠悠扬扬”。

  一缕药香跨越古今,一株小草连接世界。近些年,余秋雨遇到的这类中药店在海外慢慢的变多。我国大力支持发展中医药,促进中医药文明的传承创新。中医药越来越获得国际认可,“中国处方”日渐惠及全球,中医药文化在海外落地生根,在世界医学舞台熠熠生辉。

  走进甘肃省岷县麻子川镇大草滩村,2600多米海拔的山腰上,成片的当归枝叶葳蕤,长势喜人。这块由劲牌有限公司、甘肃九州天润公司共建的当归种植基地,连绵上千亩,把层层梯田铺成“绿毯”,丰收在望。大草滩村祖祖辈辈种植药材,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岷县位于甘肃南部,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西秦岭交会地带,高寒阴湿的气候环境为中药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素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之称。尤以当归、黄芪、党参最为知名。

  就是这三种药材,在岷县也并非随处可种植。在离大草滩村仅30公里的岷县梅川镇车路村就不适宜种植当归。车路村60岁的村民陈龙忠种了一辈子中药材,但都以黄芪、党参为主。“前些年,当归价格更高些,许多村民改种当归,但都失败了,只好又改回种黄芪。”陈龙忠说。

  “当归是喜低温、长日照的作物,喜高寒凉爽气候,只有气候、土壤、水分等都最佳,才能种出高品质的道地药材。”当地的农艺师庞凯说,当归育苗选择在2600米—2800米海拔的熟地,在年平均气温5.7—6摄氏度的小坡度黑土地上种植。

  在“进一步是荒漠、退一步是绿洲”的宁夏中宁县,生长着这里最广为人知的植物——枸杞。以中宁为核心产区及周边地区栽培的枸杞子被列入《道地药材标准汇编》。

  宁夏位于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交会地区,莽莽苍苍的贺兰山脉,削弱了西伯利亚高压冷气流,阻挡了腾格里沙漠的东侵。宁夏南部的六盘山,阻隔了东南的潮湿空气和雨水。黄河自西向东穿流而过,与清水河流域交汇,形成了清水河洪积物和黄河冲积平原。

  宁夏枸杞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祁伟说,在中宁这片褐色山体与浑黄的河水围绕的绿洲里,富含矿物质、弱碱性的肥沃土壤,为枸杞提供了恰到好处的营养成分,使得这里的枸杞“甘美异于他乡”。

  2002年国家自然科学资金项目《中国北方地区枸杞气候适宜性区划》研究表明,宁夏黄河灌区的中南部地区是北方地区枸杞种植最适宜区域。2001年,“中宁枸杞”被原国家工商局注册为原产地证明商标。2004年,“宁夏枸杞”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中国枸杞看宁夏,宁夏枸杞看中宁”。走进中宁枸杞交易市场,巨大的横幅标语格外引人注意。早上7点,市场里已是人声鼎沸,往来商户络绎不绝。“90后”商户吴海玲正麻利地将不同枸杞分别放入标有“宁夏枸杞”“外省枸杞”的筐子中。“你敞眼一看,这枸杞都一样,其实不然。”说话间,她从“宁夏枸杞”筐中抓了一把枸杞,另一手也从另一筐中抓了一把,然后展示给记者看,“不是宁夏的枸杞已经粘成一块了,而宁夏枸杞还是松散的。”

  种植是中药材业的“第一车间”。在种植环节,从育种、栽培到采收,时间跨度长且程序繁琐,如何科学规范管理,从源头保障药材品质、保证中药材质量安全?

  在岷县麻子川镇的劲牌九州天润种植基地,当归长势正盛,生机勃勃。基地技术人员正在地里,将一株株高大粗壮、枝繁叶茂的当归拔掉。“既担心它长不好,也担心它长得太好。”面对记者的疑问,基地负责人郝玉东说,当归是根茎类植物,主要以根茎为药材,如果枝干太矮小,根茎也不可能长大;如果枝干太茂盛,又过多攫取养分,根茎也长不好。要想“根大树不壮”就要掌握好施肥的时机和强度,“这就得靠药农长期的种植经验,靠眼力判断,像养孩子一般,每天认真地照看”。

  为确保中药材的品质,除草也得靠人工。“我们每次除草就要花费50万元。”宁夏玺赞庄园枸杞有限公司董事长高贵武和记者说,公司在中宁县种植有1万亩枸杞,每年至少进行3次除草,每次都要聘请1000名村民,进行5天的人工除草。

  采摘枸杞也是一件“手艺活”。6月份,恰逢枸杞鲜果采摘季,走进劲牌公司中宁枸杞规范化种植基地,一颗颗鲜红欲滴、肥美诱人的枸杞缀满枝头。“这东西叫‘薄皮’,很娇气,拿捏力度要刚刚好,稍微多用点力,它就破皮了,裂开了,将来会烂;少用点力,又摘不下来。”正在采摘枸杞的王玉珍操着一口宁夏方言对记者说,“摘枸杞这事儿看起来轻巧,小时候,我们父母都不会让我们碰的。只有当了几年茨农,才敢下田去摘。”

  在宁夏,枸杞树称为“茨”,所以种枸杞的就叫茨农。要想当一名合格的茨农,也非易事。正在中宁县舟塔乡万亩枸杞示范园劳作的57岁村民闫秀兰和记者说,他们家世代都是茨农,她从小就跟着父母一起种枸杞。“春天就开始绞茨,做好病虫害防治。”

  “绞茨就是剪枝。”见记者满脸疑惑,在一旁干活的周学民连忙补充道,“夏季施肥也很有讲究,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还要瞅着个阴天,最好是下午4点钟之后,拥肥效果最好。”

  在离中宁县200公里之外的甘肃省兰州市,百合也同样被农民如此地“宠着”,这也是400多年传承下来的耕种习俗。从兰州主城区向南出发,沿着国道驶向2000多米海拔的七里河区西果园镇袁家湾村,村口“天下百合第一村”几个大字十分醒目,道路两旁碧玉生烟,郁郁葱葱的百合长势正旺。

  在村里广场晾晒百合的冯珠兰,眼见记者走过来,连忙招手询问,是不是来收购百合的。夕阳下,她一只手拿着小刀,一只手掰着百合瓣,娴熟地分拣清理。“你看这百合有大有小,有好有坏,还是跟种植技术有关系。”冯珠兰捧上一捧百合向记者展示着说,选种子要分三个等级,分开种,不是每块地都可以种,雨水多的年份要选靠阳面的地,雨水少的年份选靠阴面的地。“我们村虽然是百合村,但不是随便就可以种的,我种了50多年百合,才摸清门道。”

  作为国家地标产品,兰州百合色泽洁白如玉、肉质肥厚香甜,素有“兰州百合甲天下”的美誉。以百合为主业的爽口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杜清国介绍,兰州百合种植周期长,生三年、养三年、长三年。百合生长需要很多营养,因此不能持续栽种,必须与其他作物倒茬,让土地休养生息。

  中医药传承数千载,一剂中药方往往包含十几味甚至几十味中药材,历经了从种植、收割、储运到制剂等所有的环节,涉及流程较多、人员繁杂、地点变换,如何持续把控质量?曾是困扰中药材产业从业人员的一大问题。

  “以前种药靠经验,现在全靠高科技”。走进劲牌公司中宁枸杞规范化种植基地,不少老药农连发感叹。基地一角的滑轨式遮雨棚、人工模拟降雨系统、水肥一体化设施、多要素自动气象站等设施,看上去科技感十足。宁夏气象科学研究所专家张磊带领团队,正在针对枸杞生长中的气象问题开展观测研究。

  “当前,夏季盛果期要关注降水对裂果的影响,在春季萌芽期、花苞期要做好霜冻等防护。”张磊说,通过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科学指导枸杞田间管理。

  走进宁夏玺赞庄园枸杞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只见工人将一筐筐枸杞鲜果倒入水槽,经过自来水清洗后,送入传送带进行喷淋,然后,再次进行清理洗涤。工作人员和记者说,第一轮清洗是用自来水将枸杞表面的泥土等附着物洗净,喷淋则是用苏打水将其表层附着的细菌及微小的灰尘等吸附下来,最后再用自来水将苏打水残留洗净。

  接下来就是烘干环节。工人将鲜果经过脱蜡处理,再轻轻地均匀摊铺在果栈上,果栈再叠放在平板车上,将平板车和果栈推送到烘道里,开动风机,将电热风送入烘道进行烘干。“以前,制作枸杞子都是通过自然晾晒,但少不了蚊虫的侵扰,枸杞子的品质也有了影响。”公司负责人马莉说,电热风烘干,不烧煤,减少二氧化硫对枸杞的影响,确保枸杞子品质纯正。公司生产的枸杞子作为优质中药材,长期供应给劲牌公司作为保健酒和中药的重要原料。

  药材好,药才好。为提升中药材质量安全水平,中药材生产大县甘肃岷县运用“互联网+”技术,构建道地中药材质量全程追溯管理体系,中药材基地选种、培育、采收、加工、包装、储藏、物流等各环节信息全程电子留痕,全程溯源一目了然。

  宽阔整洁的厂房、先进的控温储库、完善的机械加工流程……这一切在甘肃九州天润中药产业有限公司一应俱全。走进公司实验室,从中药材标本到分类提取检验,各类科室和先进设备让人眼前一亮。

  公司负责人赵亮和记者说,公司建有当归、黄芪、党参、甘草标准化示范基地,分别于2014年5月和2016年1月通过国家GAP认证,成为劲牌公司的稳定供应商。近期,公司又通过美国FDA认证,首单价值7035美元的中药材正在运输途中,即将运抵美国长滩市。

  在九州天润公司生产车间,一排排打捆的药材,有序地摆放在冷冻车间货架上。赵亮说,过去,为更好地保存中药材,一些药农会采用硫黄熏蒸,防止生虫发霉。外观看上去发黄发亮,更好看,但是会导致二氧化硫残留超标。在甘肃农业大学的帮助下,九州天润获批拥有《一种当归的无硫加工方法》等11项专利。

  像劲牌、九州天润一样,一批批企业持续运用创新科技完善中药材种植加工流程,成为中国中医药产业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把牢“质量关”的“中流砥柱”。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中国食品安全网是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国家级专业新闻媒体。是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获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的国家级网络站点平台。

产品中心

玉米种子
蔬菜种子